廉政教育 党建培训 基层建设

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

您现在位置 : 首页 > 地方动态

大圳灌区的水

发布时间:2024年08月06日 来源:地方动态 浏览:6427 点赞: 4
【字体大小:
      本网湖南讯(邵阳市大圳灌区管理局 周明姣 李闯)
      三湘风韵
      瑶寨风情
      这诗意的灌区
      不仅孕育了勃勃生机
      也带来生态美景
      今天
      让我们踏着清泉
      顺着流水
      来到大圳灌区
      看一看
      穿山绕梁的干支渠道
      垒石成坝的结瓜水库
      更看一看
      大圳灌区的水!

      《道德经》云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”这句话意在说明水善于滋润万物,而不与万物相争。是故,有了水而万物生机、善治水而旱涝无忧、善用水而育良田千顷。回看大圳灌区的水,集“柔、灵、甜”于一体,亦不失为“上善”。
      所谓大圳灌区的水“柔”,且看那云里坳、新安铺倒虹吸工程,可谓在物理学上将水的柔性利用到了极致,将上游丰富水资源输送至中部、下部灌区,使得高台旱田亦可得自流而灌溉,下部灌区亦可得水源以长足。
      《荀子·法行》道:“涓涓源水,不雝不塞。”所谓连通是生命的律动。打通“任督二脉”,高台渠水滚滚来。依靠着水的柔性,气势磅礴的大圳麻林总干渠水库引出清澈的渠水,顺着山脊的宽广渠道,蜿蜒向前延伸,穿过数千米长的条条隧洞,通过卧龙似的倒虹吸管和凌空飞架的座座渡槽,喷珠扬波,奔流直下。
      之所以有了水的“柔”,才使大圳灌区水利网格局纵横贯通,默默守护着沃野良田,甘愿被锁在平湖积蓄力量。
      所谓大圳灌区的水“灵” ,在风和日丽之时,大圳灌区的水就像南方的姑娘一样娴静含蓄,沿着条条干支渠从大圳水库蜿蜒而下,婉如银带一般悠然而来,渠水碧绿清凉,偶有鱼虾越水而上,哗哗啦啦地流水声谱成了一首浑厚的“大圳之乐”。

      而一旦“天工”发怒了,大圳灌区的水也是异常可怕。眨眼须臾间,只见瓢泼大雨从天而降,电闪雷鸣划过漆黑的夜空,犹如一条在江中翻滚的蛟龙,喷波吐雾。刹那间!大圳灌区的各水库、干支渠水位陡升,平时“婉婉尔雅的小姑娘”流瞬间就成了“脾气暴躁的汉子”。
      不过,要知道大圳灌区的水是有灵性的,不会因为强降雨的袭击而轻易认输。这时候,数以百计的水利人早已开始了防汛度汛工作,他们会根据水库、渠道的水位高低而适时开闸泄洪,即保证灌区的水利工程安全运行,又保障着灌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正因为大圳灌区的水在防汛抗旱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,是故不可谓不“灵”。
       所谓大圳灌区的水“甜”,当你沿渠道一路前行,看到遇高山被凿穿的隧洞,在脑海里不禁呈现那个年代一幕幕开山凿洞、挥锨扬镐、搬土运石的壮观画面;看到逢峡谷被架起的一座座渡槽,在内心深处不禁惊叹那个年代敢闯难关的精神;看到过洼地被建起的一根根倒虹吸管,在灵魂深处不禁叹服那个年代攀登技术高峰的勇气。
      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”看此美景,当知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 ,今日如此壮美的大圳离不开当年数万工程建设者发扬一心为民、无私奉献、敢想敢干、科学治水的精神,他们排除干扰、战胜困难,用钢筋铁骨般的身躯和双手,操着简陋的机械和工具,苦战14年,终使整个高台旱地变成“鱼米之乡”。
        俗话说“国无精神不强,人无精神不立。精神是一种力量,一种激情,一种自信。”有着大圳精神为寄托,不断追寻大圳前辈的足迹,每一个大圳人奉献一己微薄之力,在助力灌区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,一定能让大圳灌区的水像蜜儿一样“甜”!

      集“柔、灵、甜”于一体,这就是大圳灌区的水的特质,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,这一特质需要一代一代的大圳人去守护。


(编辑:张芳玲 责编:朱海荣)